《雷锋》-观后感800字

《雷锋》-观后感800字

最近,我观看了电影《雷锋》,这部影片并非单纯地展现雷锋事迹的纪录片,而是以更具艺术性、更具时代感的方式,讲述了雷锋短暂而闪耀的一生。影片中,雷锋不再是一个符号,而是一个有血有肉、充满活力、充满理想的年轻人,他的形象更加立体、饱满,也更能引起当代青少年的共鸣。

影片并非简单地罗列雷锋的善行义举,而是通过对特定事件的细致刻画,展现了他平凡生活中的伟大之处。例如,影片着重描写了雷锋在部队的生活片段:他认真学习驾驶技术,刻苦训练,精益求精;他积极帮助战友,乐于助人,毫不计较个人得失;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,一丝不苟,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。这些细节的展现,使雷锋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,也更能打动人心。

不同于以往对雷锋的宣传,这部电影更注重展现他内心的世界。影片通过雷锋的日记、信件以及与战友的对话,展现了他对理想的追求,对国家的热爱,对人民的深厚感情。他并非天生就完美无缺,他也曾有过迷茫,有过困惑,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,不断地学习进步,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,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。这使得雷锋的形象更加鲜明,也更具感染力。 他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,而是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,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的年轻人。

影片也巧妙地展现了时代背景对雷锋的影响。那个年代的社会环境,艰苦的物质条件,以及国家建设的巨大需求,都塑造了雷锋的性格和价值观。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,投身社会主义建设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崇高精神。这让我们更加理解了雷锋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,也更能体会到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。

然而,影片也并非一味歌颂,它也客观地呈现了那个时代的一些不足之处,例如,对雷锋事迹的宣传可能存在一些夸大的成分。这并非是对雷锋精神的否定,而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,一种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认识。正是这种客观的态度,使得影片更加真实可信,也更具教育意义。

观影之后,我深受感动,也深思良多。雷锋精神并非只是停留在口号上的空洞说法,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。雷锋的伟大之处,不在于他做了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而在于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理想信念。

在当今社会,物质生活日益丰富,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,我们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,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。然而,雷锋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,要乐于助人,要积极奉献社会,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雷锋精神不是一个过时的口号,而是一种永恒的价值追求。 我们要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,学习他乐于助人的品格,学习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,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,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。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,这才是对雷锋最好的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