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爸爸和书》读后感

《爸爸和书》读后感

读完彭懿的《爸爸和书》,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。作品中,爸爸和女儿之间关于书的对话,让我深受启发,引发了关于阅读和亲情的思考。

作品中,爸爸是一位热爱书籍的学者,他认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是通往知识和精神世界的桥梁。女儿琳琳虽然年幼,但也在爸爸的熏陶下,学会了欣赏书籍的魅力。

爸爸送给琳琳的第一本书是《一千零一夜》,这本书激发了琳琳的想象力,让她领略到了世界的神奇和多变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琳琳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,每一本书都承载着她成长的足迹和思想的印记。

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爸爸不只是让琳琳阅读,更重要的是与她分享读书的乐趣。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,探讨书中蕴含的道理。在这样的氛围中,琳琳不仅获得了知识,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。

然而,爸爸对书籍的热爱也面临着挑战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电子产品逐渐普及,人们阅读纸质书的时间越来越少。爸爸忧心忡忡,他担心科技的进步会让书籍逐渐消失。

为了保护书籍,爸爸和琳琳决定创办一个社区图书馆。他们收集书籍,组织读书会,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书籍的魅力。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精神食粮,也让爸爸和琳琳之间的父女情谊变得更加牢固。

《爸爸和书》是一部感人的作品,它歌颂了阅读的力量和亲情的可贵。作品告诉我们,书籍是心灵的窗口,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,让我们领悟生命的真谛。

与此同时,我们也要看到,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,纸质书正面临着挑战。但就像作品中爸爸所说的那样,书籍永远不会消失,它承载着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作为新时代的人,我们有责任传承阅读的传统,保护纸质书。让我们拿起书本,用阅读来点亮我们的生活,用书籍来传递爱和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