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会变通,不滞反前-记叙文700字

学会变通,不滞反前

生命是一条曲折的小路,布满了荆棘与坎坷。面对坎坷,我们无法预料它的形状和大小,也无法掌控它的到来和离去。因此,学会变通,不滞反前,是我们行走在这条小路上的必备技能。

在春秋时期,晋文公的父亲重耳流亡国外十九年,历尽艰辛才得以归国执政。这十九年中,重耳经历了无数磨难,尝遍酸甜苦辣。然而,他始终没有放弃希望,而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,学会了变通。

当重耳流亡到齐国时,齐桓公对他十分热情,封给他土地和住宅。重耳心知齐桓公有心收买他,便假装贪图享乐,沉迷于酒色。齐桓公见重耳如此,放松了警惕,给了重耳活动的空间。就这样,重耳暗中积蓄力量,伺机复国。

后来,重耳流亡到楚国。楚成王起初对他十分冷淡,但重耳没有气馁。他分析了楚国国内的政治形势,主动示弱,表示自己无意争夺楚王位。楚成王见重耳如此识时务,逐渐消除了对他的戒心,给了他自由活动的空间。重耳在楚国苦心经营,结识贤才,为复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

最终,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,率军回国,推翻了篡位的里克,夺回了晋国政权。重耳之所以能够成功复国,正是因为他学会了变通,不滞反前。面对齐桓公的收买,他不急于图谋反叛,而是假装沉迷享乐,赢得齐桓公的信任;面对楚成王的冷淡,他不气馁,而是主动示弱,消除楚成王的疑心。

学会变通,不滞反前,不仅仅体现在治国理政层面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至关重要。

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,不要一味地蛮干,而是要多想办法,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。就像俗话说得好:“遇山开路,逢水搭桥”。遇到难题,不要退缩,而是要动脑筋,寻找变通的方法。

当我们与他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,不要固执己见,而是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,学会换位思考。人心都是肉长的,只要我们真诚待人,敞开心扉,就一定能够找到共同点,达成共识。

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时,不要盲目随波逐流,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。就像鲁迅所说:“人生而自由,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。”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,无法选择自己的时代,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,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
学会变通,不滞反前,是一種思想境界,也是一種人生智慧。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勇气去突破,在面对分歧的时候有雅量去包容,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有智慧去抉择。只有学会变通,不滞反前,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,活得更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