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活着》读后感-----为活着而活着
《活着》读后感——为活着而活着
余华笔下的《活着》,是一部撼动人心的杰作,通过主人公徐福贵的跌宕起伏的一生,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。
福贵的一生是一场苦难的历程:丧亲、丧子、丧妻,战火、贫困、疾病接踵而至。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几乎将他击溃,但他却咬紧牙关,顽强地活着。
为什么活着?福贵没有答案。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:活着,不是为了享乐或功成名就,而是为了承受苦难和磨砺。
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福贵亲眼目睹了人性的卑劣和战争的残酷。他失去了亲人,却无法为他们报仇雪恨。但他没有因此绝望,而是选择带着仅剩的儿子二喜继续生活。
二喜的死令福贵悲痛欲绝。然而,他并没有一蹶不振,而是靠着拉牛车、收破烂艰难地养活自己。面对生活的种种艰辛,他始终坚守着最后的尊严。
福贵的经历告诉我们:活着不仅仅是活着,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。即便生活再苦,也绝不放弃希望,绝不向命运低头。
正如福贵所说:“活着,就为了活着本身。”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或地位,而在于经历过什么、承受过什么、又创造了什么。
《活着》是一部关于生的残酷与伟大的史诗。它让我们明白:活着,不是逃避苦难,而是直面现实,在绝望中寻找希望,在贫困中传递温暖。
徐福贵用他的生命证明了:为活着而活着,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