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江-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改写1700字
投江——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改写
时光如白驹过隙,转瞬即逝,屈原投江的悲剧已过去两千余年,然而其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却历久弥新,让后人敬仰不已。重读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,眼前仿佛浮现出这位千古忠臣的风采,耳边回荡着其高亢悲壮的《离骚》之声。
楚怀王即位伊始,屈原便得到了重用,他秉承先王遗志,主张联齐抗秦,为楚国开疆拓土,立下赫赫战功。然而,君王的意志却随着奸臣的谗言而动摇,屈原也因此遭人排挤,被放逐至汉北。
流放期间,屈原心忧国事,悲愤难当,于汨罗江畔写下了不朽名作《离骚》。在这篇旷世奇作中,他追思往昔,述说忠义,抒发对楚国的热爱和对奸臣的愤恨。
《离骚》中的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展现了屈原不屈不挠的求索精神;“众人皆醉我独醒,众人皆浊我独清”体现了他坚持真理,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;“哀民生之多艰,兮,余虽好修兮,美余。明道兮,不敢忘救育”则表达了他心系苍生,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然而,屈原的忠言逆耳,进谏不得,奸佞当道,楚国逐渐衰落。楚怀王病逝,楚襄王继位,屈原再次被流放至江南。
在江南流放期间,屈原目睹了楚国的衰败,心中更加悲愤交加。他写下《九歌》、《天问》等作品,抒发对天道的疑问和对楚国的思念。
בשנת278年,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,楚襄王兵败自杀,楚国灭亡。屈原闻讯后,悲愤欲绝,投身汨罗江,壮烈殉国。
屈原投江之时,正是仲夏时节。汨罗江畔,龙舟竞渡,江面上洒满了五色粽子。后人传说,这是为了祭奠屈原,希望他的躯体不为鱼虾所食。
屈原投江的故事一代代传颂,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奉献。他的爱国情怀,他的不屈精神,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。
时序更迭,沧海桑田。如今的汨罗江畔,早已没有了秦军的铁蹄,取而代之的是繁华兴盛的现代都市。但是,屈原那悲壮的投江身影却依然清晰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。
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应该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,学习他坚持原则,不畏强暴的高尚品德。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,我们应挺身而出,为保卫祖国而奋斗。
屈原的投江,是一场悲剧,但也是一种精神的升华。他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,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