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开学第一课创造向未来观后感500字
2018开学第一课创造向未来观后感500字
在金秋送爽的九月,迎来了2018年开学的第一课,主题为“创造向未来”。这堂课以“创造力”为核心,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故事和采访,唤醒了同学们心中潜藏的创造种子。
第一课的开篇,一位年仅11岁的女孩——何碧玉,用她发明的小手电照亮了贫困山区的夜晚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,创造力可以源于生活中的需求,它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,甚至造福社会。
随后,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教授,陈十一,分享了团队创造“碳纳米管”的故事。他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。创造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尝试,只有不断突破边界,才能获得突破性的成果。
接下来,节目组采访了一位叫李小争的农民。他用创造力将自己的农场打造成科技化的“现代农场”。他不仅提高了农场效益,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创造力不仅可以改变自己,还可以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进步。
节目中,最令人感动的环节是“致敬创造者”篇章。一位来自甘肃的年迈老人,马元江,用泥土建造了一座“天下黄河第一楼”。虽然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,但凭借着内心的执着和创造力,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。
从这些故事中,我深刻体会到,创造力并不限于科学家或艺术家,它存在于每个人心中。只要敢于想象,勇于尝试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者。
开学第一课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考:如何培养我们的创造力?我认为,有两个关键因素至关重要。首先,我们需要保护和鼓励孩子的想象力。学校和家长应该提供给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的空间,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。其次,我们需要培养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。只有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,我们才能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,创造出新的可能。
2018年的开学第一课既是一次思想的启迪,也是一次行动的号召。它激励我们面向未来,用创造力点亮人生,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添砖加瓦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播撒创造的种子,让我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