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来来往往》读后感
《来来往往》读后感
《来来往往》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,讲述了上个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爱情、奋斗和迷茫。读罢此书,我深有感触,不禁写下此文以表心得。
小说中的主人公陈真是一位理想主义青年,他怀揣着救国救民的抱负来到大都市。然而,在现实的漩涡中,他却碰壁连连。他目睹了旧社会的腐朽与黑暗,经历了爱情的背叛与理想的破灭。在一次次失望中,他的热情逐渐冷却,最终选择了逃避现实。
读到陈真的经历,我既为他的理想抱负而赞叹,也为他的软弱逃避而惋惜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知识分子往往身不由己,他们的命运被时代裹挟着向前。他们渴望改变旧世界,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向;他们心怀远大抱负,却备受现实的打击。陈真的故事,正是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的缩影。
小说中另一位重要人物方知远,与陈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方知远是一位务实主义者,他深知现实的残酷,因此选择妥协与适应。他娶了有钱有势的女子,跻身权贵阶层,过上了富足的生活。然而,他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得到满足。他厌倦了虚伪的社交,向往自由与独立。
方知远的经历让我思考:妥协与逃避是否是解决人生困境的最佳途径?《来来往往》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。它只向我们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,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后果。归根结底,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,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。
细细品味《来来往往》,我发现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,更是一面镜子,照射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百年心路历程。他们曾踌躇满志,怀揣救国理想;他们也曾迷茫彷徨,难以找到方向。但无论如何,他们始终坚守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,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读完《来来往往》,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。作为一名中学生,我也受到了莫大的激励。在未来的道路上,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,我都要不忘初心,勇于担当,为祖国和人民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