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级学生读《目送》有感1000字
七年级学生读《目送》有感1000字
在七年级的暑假中,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了龙应台女士的散文集《目送》。书中那些隽永的文字,如同一幅幅画卷,徐徐展开在眼前,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。
文中,龙应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父母、儿子之间的离别场景。“目送”一词贯穿全篇,它不仅是一种动作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。
目送父母离去的背影,作者心中涌起的是无限的感伤和不舍。曾经熟悉的容颜逐渐远去,消失在机场的候机厅里,只剩下作者独自徘徊在空荡的告别处。那一刻,她意识到父母已不再年轻,他们总会有离开自己的那一天。这种离别的无力感,让人禁不住喟叹人生的无常。
然而,目送儿子远行的时刻,作者的心情却截然不同。儿子踏上了求学之路,作者虽然难免牵挂,但更多的是骄傲和欣慰。她目送着儿子走向未知的世界,心中满怀期待和祝福。这种目送,是放手,是成长,也是对儿子的无限信任。
龙应台在书中写道:“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:不必追。”
这一段文字深深地触动了我。我们与亲人之间的缘分正是如此。他们教会我们成长,给了我们爱和关心,但终有一天,他们会离我们而去。而我们所能做的,就是目送他们的背影远行,祝福他们。
读《目送》的过程,也是我与亲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加深的过程。我开始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,更加理解他们的不易,也更加懂得感恩。同时,我也意识到自己需要成长,逐渐变得独立和坚强,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。
《目送》不仅仅是一本散文集,更是一部关于亲情、成长和生命的哲思之作。它教会我学会珍惜当下,学会放手,学会目送。它让我明白,离别虽然不可避免,但它也是一种成长的契机,一种爱的传承。
作为一名七年级学生,我能够读懂《目送》中的部分感悟,但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经历的丰富,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。它将成为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,照亮我前行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