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喜欢-记叙文1700字

我喜欢——记叙文 1700 字

在芸芸众生的浩瀚世界中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喜好,而我,偏偏钟情于记叙文。它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,描绘着世间百态;它是一首首动人心魄的乐章,谱写着人生的悲欢离合。

我喜爱记叙文的真实性。它不似诗歌那般虚无缥缈,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以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。读一篇好的记叙文,就如同亲身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。文章中的人物跃然纸上,他们的喜怒哀乐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,让我感同身受。

记得第一次读到鲁迅先生的《故乡》,我被文章中那种凄婉动人的笔调所深深感染。离家多年的闰土,早已不再是儿时记忆中那个淘气的玩伴。他面容憔悴,背弯腰驼,生活的疾苦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。睹物思人,闰土的遭遇不禁让我联想到自己的亲人。那一刻,我仿佛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,与亲人重逢的喜悦与离别的伤感,交织成了一曲复杂而悠远的旋律。

我喜爱记叙文的细节性。好的记叙文,往往都注重对细节的描写。通过对人物动作、语言、心理等方面细致入微的刻画,作者能够将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立体,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,仿佛置身于故事发生的场景之中。

郁达夫的《故都的秋》,便是此类文章的典范。文章中,作者通过对北京秋景的细致描绘,营造出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。落叶飘零、黄花凋敝,一切都透露着衰败与荒凉。而正是这样一种凄美意境,烘托出了作者内心的感伤与怀旧情怀。读着这篇文章,我仿佛置身于那衰败的秋景之中,切身感受着作者的哀愁与遗憾。

我喜爱记叙文的思想性。好的记叙文,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故事,更重要的是要传达某种思想或情感。作者通过对人物、事件的描写,揭示社会问题,批判不良风气,唤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。

巴金的《家》,讲述了一个封建家族的衰败史。小说通过对觉新、觉慧等人物的刻画,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腐朽与罪恶,控诉了封建大家庭对个人自由与人性的扼杀。读完这本书,我不仅为觉新、觉慧等人的悲惨命运而感到痛心,更对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
我喜爱记叙文的感染力。一篇优秀的记叙文,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扉,引发共鸣,激发思考。作者用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,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传递给读者,激荡着读者的灵魂,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。

余华的《活着》,是一部令人震撼的苦难史诗。小说讲述了福贵的一生,从富贵人家的大少爷到一无所有的流浪汉,他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磨难,却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。读着福贵坎坷的一生,我不禁为他痛心,为他坚强不屈的精神而感动。文章的结尾,福贵一个人坐在河边,面对着夕阳,回忆着自己的一生,我的心中也充满了感慨万千。

我喜欢记叙文,因为它真实、细腻、深刻、感人。它带给我无数的感动、启示和思考。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,记叙文永远是我最钟爱的灯塔,指引我探索生活的真谛,感悟人性的光辉,拥抱世界的浩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