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生读书随笔 《苦难辉煌》读后感1500字
中学生读书随笔《苦难辉煌》读后感1500字
序言
在历史的长河中,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的磨难和屈辱,但一次又一次地从苦难中站起来,走向辉煌。长征,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战略性大转移,它是一部悲壮的史诗,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。周恩来总理曾将长征比喻为“一部现代中国革命史的史诗”。而《苦难辉煌》一书,正是对这段史诗的生动诠释。
浴血奋战,铁血征程
长征是一场殊死搏斗,红军将士面对的不仅是敌人的围追堵截,还有气候恶劣、环境险恶的重重阻碍。在翻越雪山时,战士们忍受着刺骨的寒风和高原反应,许多人永远长眠在了冰山雪地之中。过草地时,战士们饥肠辘辘,有的甚至吃起了树皮和草根。然而,没有饥饿和寒冷能摧垮红军将士的意志,他们用鲜血和信念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凯歌。
《苦难辉煌》真实的记录了长征途中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。红军女战士刘莹,在长征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坚韧和勇气,她身负重伤,但仍然坚持随大部队行军。刘志丹、习仲勋等革命先辈,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,他们的精神感召着无数后来人。
艰难困苦,磨砺意志
长征不只是一场军事行动,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淬炼和思想洗礼。在长征的艰难困苦中,红军将士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磨砺。每一次战斗的失败,每一次环境的恶化,都成为他们反思和提高的契机。在斗争中,他们逐渐形成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。
《苦难辉煌》不仅歌颂了红军的战斗精神,也深刻揭示了长征的精神内涵。这本书告诉我们,在逆境中,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,才能战胜一切困难,走向光明。
伟大胜利,精神永存
经过两万五千里的艰苦跋涉,红军终于抵达陕北,胜利完成了长征。这次远征不仅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进程,更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。长征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,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。
《苦难辉煌》的作者,周恩来总理的秘书邓颖超同志,以饱含感情的笔触,描绘了长征的壮烈景象。她写道:“长征的意义,不只是军事上粉碎了敌人的围剿,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全党的团结,增强了全党的战斗力,把全党锻炼得更加坚强,使党和红军的面貌更加崭新。”
传承长征精神,奋勇前行
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年代。回望长征,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辈的牺牲和奉献。长征精神,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,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。
在学习和生活中,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,不怕困难,勇于面对挑战。在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的进程中,我们要坚定信念,不畏艰险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。
结语
《苦难辉煌》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著作。它不仅记录了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,更揭示了长征精神的永恒价值。在新的时代征程上,让我们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,团结一心,奋勇前行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