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的故事--做豆腐

夏天的故事——做豆腐

在炎炎夏日,我的家乡石桥镇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——做豆腐季。

豆腐,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,也是家乡人世代相传的手艺。每年夏天,村里的大婶大娘们就会迎来最忙碌的时刻。

一大早,我跟着奶奶来到豆腐坊。豆腐坊是一间朴素的平房,里面摆着石磨、大锅等工具。奶奶熟练地从井里打起一桶水,倒入石磨中,加入黄豆。石磨缓缓转动,黄豆在磨盘的碾压下,渐渐变成黄色的豆浆。

奶奶用纱布将豆浆过滤,留下细腻的豆汁。她把豆汁倒入大锅中,加入石膏水。随着石膏水的不断搅拌,豆汁慢慢凝固成白色豆腐花。

奶奶用勺子把豆腐花舀入木制的豆腐模具中。豆腐模具由四块木板组成,四周用竹篾条绑紧。奶奶熟练地用木板压重,将多余的水分挤出。

等待片刻,豆腐成型了。奶奶打开模具,一块块洁白如玉、软嫩细滑的豆腐出现在眼前。我们把豆腐浸泡在清水中,备着下午售卖。

做豆腐是体力活,但奶奶却乐此不疲。她一边做豆腐,一边给我讲着从小做豆腐的经历。她说,做豆腐讲究的是经验和耐心,要掌握好黄豆的用量、石膏水的比例和压制的力度。

傍晚,集市上熙熙攘攘。奶奶将上午做好的豆腐挑到集市上去卖。摊位前很快挤满了人,大家争相购买新鲜的豆腐。奶奶脸上挂着笑容,一边吆喝一边收钱。

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,我心里涌起一股敬佩之情。做豆腐看似简单,却包含着一代代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。这块看似普通的豆腐,不仅承载着家乡的味道,更传承着传统技艺和文化。

夏天的故事,永远伴随着豆腐的芬芳。愿这门传统手艺永远延续下去,让更多人品尝到家乡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