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金《家》-读后感1800字

巴金《家》-读后感1800字

巴金的《家》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,深入刻画了上世纪初叶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变迁。通过对高家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的描写,这部作品揭示了封建制度下的压迫与腐朽,歌颂了追求自由和人性的美好理想。

一、封建制度的腐朽与压迫

《家》中,高家是封建大家庭的缩影。高老太爷作为这个家庭的掌权者,代表着封建礼教的权威。他重男轻女,压抑人性和自由,维护着封建的等级秩序。在高老太爷的统治下,高家被分成了一个个等级森严的派别,兄弟姐妹之间尔虞我诈,充满了猜忌和算计。

小说中,梅表姐的悲惨命运是封建压迫的典型例证。作为高家第三代中唯一的一个女性,梅表姐渴望自由和爱情,但她的理想却与封建社会的礼教格格不入。在高老太爷的压迫下,她被迫嫁给了自己不爱的觉新,最终在痛苦与绝望中死去。梅表姐的悲剧,折射出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。

二、觉醒者对自由的追求

在封建的黑暗笼罩下,觉慧、觉民、觉新等高家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开始觉醒,他们不再甘于被封建礼教束缚,而是勇敢地追求自由和理想。觉慧是最先觉醒的代表,他性格叛逆,思想激进,公开反对高家的封建统治。而觉民则是受五四运动思想的影响,他积极投身革命,为新社会的诞生而奋斗。

觉新作为高家第三代中的长子,性格懦弱,但内心深处也渴望自由。在觉慧和觉民的影响下,他逐渐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,与追求自由的琴相爱。然而,封建社会的压力最终还是摧毁了他们的爱情。觉新的悲剧,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封建与新思潮的夹缝中挣扎的痛苦。

三、人性的美好与理想

《家》不仅揭示了封建制度的黑暗,更歌颂了人性的美好与理想。小说中,梅表姐的善良、觉慧的叛逆、觉民的革命精神,都展现了人性中追求自由和光明的闪光点。而琴与觉新的爱情,则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
此外,作品还塑造了陈姨太这一人物形象。陈姨太是高家唯一一个反抗封建压迫的女性,她敢爱敢恨,不畏强权。虽然她的行为有违封建礼教,但她身上却体现了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。

四、对社会的反思与启迪

《家》的现实意义并不局限于那个时代,它所反映的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人性的压抑,在今天仍然有其警示作用。这部作品启发我们反思封建制度的残余,批判不合理的社会观念和制度,倡导自由、平等、人道主义的价值观。

同时,《家》也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和美好生活,继承五四精神,为建设一个更加自由、民主、和谐的新社会而奋斗。

结论

巴金《家》是一部思想深刻、艺术精湛的文学巨著。它通过对封建大家庭的描写,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压迫,歌颂了人性的美好与理想,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。在历史的进程中,《家》将继续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和幸福,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