嫦娥五号发射成功-高中记叙文800字
嫦娥五号发射成功——高中记叙文
2020年11月24日,万众瞩目之下,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。这一壮举,拉开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的序幕。
发射时刻,万众欢腾
凌晨2时30分,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拖曳着巨大的尾焰,缓缓升空。火箭顶端,嫦娥五号探测器蓄势待发,承载着亿万国人的梦想与期待。
随着一声巨响,火箭渐渐消失在夜空中。发射现场,航天人员欢呼雀跃,掌声雷动。全国各地无数人通过电视直播,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,激情澎湃。
漫漫征途,征途艰辛
嫦娥五号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。在飞往月球的漫长途中,探测器需要经历多次轨道调整,并避开小行星带和太空碎片。同时,探测器还需与地球保持稳定通信,确保数据传输的畅通。
历经约108小时的飞行,嫦娥五号终于抵达月球。探测器进入近月轨道后,释放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。在历经约12个小时的下降和避障后,着陆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区域着陆。
采样归来,凯旋而归
着陆后,着陆器释放出月球车“玉兔二号”。月球车在着陆点附近巡视探测,最终选择了两处采样点。
通过钻取和抓取操作,月球车在月壤层中采集了约2公斤月壤样品。样品被转移到上升器中,准备返回地球。
12月3日,上升器与着陆器分离,携带月壤样品踏上了返回之旅。历经约23天的飞行,上升器成功进入地球轨道,与轨道器和返回器进行交会对接。
12月17日,携带月壤样品的返回器成功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。至此,嫦娥五号任务圆满完成。
意义非凡,载誉而归
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,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工程意义。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,填补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空白。
月壤样品的返回,将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科研材料。通过对样品的分析研究,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月球的起源、演化和资源分布,为人类的深空探测和月球资源利用奠定基础。
写在最后
嫦娥五号发射成功,是中华民族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。它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了新台阶,彰显了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。
这一壮举激励着我们继续探索未知,勇攀科学高峰。在浩瀚的宇宙中,中国航天人的脚步将永不停歇,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