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看印度电影《起跑线》观后感800字作文

清明节看印度电影《起跑线》观后感** 在这个清明节的假期里,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观看了印度电影《起跑线》。影片以真实的印度社会为背景,讲述了一个关于教育不平等的故事,发人深省,让我久久不能忘怀。 影片中,来自贫民窟的小女孩普里,成绩优异,却因出身贫寒而被名校歧视。为了改变她的命运,普里的母亲阿姆塔与社会抗争,不惜一切代价将普里送入名校圣昂学院。然而,在圣昂学院的残酷竞争中,普里面临着来自权贵家庭学生的排挤和欺凌。 片中,我被阿姆塔为了女儿的教育而付出的坚韧与努力所感动。她是一个底层的洗衣女工,经济拮据,却从未放弃对女儿的期望。为了筹集学费,她不惜卖掉自己的肾脏。面对名校的傲慢与歧视,她义无反顾地抗争,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女儿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。 同时,我也被普里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激励。面对来自名校学生的嘲讽和孤立,她没有自暴自弃,而是更加发奋学习,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片中有一个令人动容的场景,普里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,她以铿锵有力的声音控诉教育不平等,她的演讲激起了全场的共鸣,也唤醒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。 《起跑线》这部电影不仅仅反映了印度社会教育不平等的严峻现实,更折射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:出身和财富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教育机会和未来发展。在很多国家,富裕家庭的孩子比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。这种不平等不仅会扼杀个人潜力,也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分化。 影片的结尾,普里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。这一结果看似是教育不平等的奇迹,但实际上却揭示了更为深刻的悲剧:如果不改变教育制度固有的不公,将会有无数像普里一样优秀的孩子被挡在名校之外,他们的梦想和前程也将被剥夺。 《起跑线》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反思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。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,更是关乎社会正义和每个人公平发展的机会。我们必须打破出身和财富带来的教育障碍,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平与进步。 清明节,我们缅怀逝者,更应铭记历史的教训。教育不平等是社会的一块顽疾,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去根除。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关注身边有教育需求的人群,为推进教育公平贡献一份力量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公平的起跑线,让所有人都能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