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洞箫赋》有感-记叙文1800字

读《洞箫赋》有感** 箫声悠扬,曲折婉转,似诉说一段哀婉动人的故事。我手捧《洞箫赋》,随着嵇康的笔触,踏入了一段奇幻的箫之旅。 赋中开篇,嵇康赋予洞箫以极高的赞誉。他盛赞其“清浊同致,宫商信和”,清音浊音相映成趣,宫商调式和谐流畅,仿佛大自然的音韵在指尖流淌。这让我想起我第一次接触洞箫时的情景。那是在一个春风拂面的下午,我被箫声所吸引,驻足聆听。婉转悠扬的旋律,宛若潺潺流水,让人心旷神怡。那一刻,我便深深迷恋上了洞箫,它的音色空灵而悠远,仿佛能直达人的心灵深处。 嵇康曾言:“声发于和,心动于神。”箫声的魅力,不仅在于其悦耳动听的音色,更在于其能拨动人的心弦。箫声可以舒缓烦躁的情绪,抚慰疲惫的心灵,让人在音乐中找到心灵的共鸣。 赋中,嵇康通过对洞箫的描写,抒发了其对人生的感悟。“其声清扬,幽沉淡远”,正如隐士退隐山林,远离尘世的喧嚣,在幽静中寻求心灵的安宁。“其志闲放,遗世独立”,就像洞箫不受世俗的束缚,自在逍遥,不受凡尘所扰。嵇康将自己的思想融入赋中,借洞箫来表达他对自由洒脱的向往和对世俗礼教的厌恶。 嵇康一生坎坷,他仕途不顺,屡遭贬谪,最终被司马昭诛杀。但他始终不改初衷,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洒脱的心态,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乐观和豁达。而洞箫,正是他精神的寄托,是他用来抒发情感、宣泄郁闷的工具。 赋的末尾,嵇康写道:“永言不止,妙道斯存。”他认为洞箫的艺术是永恒的,即使他本人已经死去,但洞箫发出的美妙声音将永远流传下去。这种精神,不禁让人联想到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。他们虽然身处逆境,但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,在艺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。正是这种精神,才成就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。 如今,洞箫依然深受人们喜爱,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人们用洞箫演奏出各种动人的乐曲,或凄婉哀怨,或轻快活泼,或激昂昂扬,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理想。 《洞箫赋》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,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。它激励着我们追求自由和洒脱,即使身处逆境,也要保持乐观和豁达的心态。在喧嚣繁杂的现代社会中,洞箫的声音能够让我们暂时忘却烦恼,沉淀心灵,回归内心的平和与安宁。 今天,我读《洞箫赋》有感,不禁感慨万千。从嵇康的赋中,我不仅领略了洞箫的艺术魅力,更从中汲取到了面对人生困境的精神力量。在人生的旅途中,愿我们都能像洞箫一样,不受世俗的束缚,自在逍遥,在音乐中找到心灵的共鸣和力量。